close

2011-09天下雜誌 481期 作者:吳怡靜

 

從工業國到新興國,就業市場「高失業、人才荒」的兩極趨勢,將愈來愈明顯。全球化造成了歐美國家的低技能勞工大量失業,各國政府必須立即推動國力大改造。

一個世紀前,老羅斯福總統曾說,「生命給予我們最好的禮物,就是讓我們有機會努力去做值得的工作。」但今天,全球數十億追求這份禮物的人卻發現,就業市場裡,同時存在著飢荒與盛宴。

一方面,許多國家的失業率始終居高不下,美國失業率超過了九%,西班牙年輕人失業率更突破了四○%。

失業危機會引發嚴重的政治效應。歐巴馬的連任之路,因為失業問題而告急;年初的阿拉伯之春和八月的英國暴動,都跟年輕人找不到工作有關;就連中國、印度政府也在為如何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而操心。另方面,儘管全球失業人數高達兩億多人,但從經濟疲軟的工業國到成長熱絡的新興市場,都有一小部份的人在近年愈演愈烈的人才大戰中,成為受益者。

無論是企業高管、投資銀行家,或矽谷工程師,這些人炙手可熱,薪資大幅增加,卻也導致許多國家所得不均的問題,愈來愈嚴重,引發社會不安。

造成失業問題惡化的原因,除了金融海嘯,更大的癥結,來自於全球化和科技創新。由於這兩大因素為全球經濟帶來了長遠的衝擊,改變了勞動市場的結構,工業國家的失業率恐怕會持續走高。

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菲爾普斯(Edmund Phelps)就估計,美國的中期「自然失業率」(一旦低於這個水準,就會加快通膨)現在大約七.五%,比幾年前高出了許多。另一位諾貝爾獎得主斯賓塞(Michael Spence)進一步指出,「全球化」是造成工業國家失業大增的最主要因素。一九九○~二○○八年,美國新增的兩千七百萬個工作中,高達九八%來自不受全球化影響的非貿易部門,特別是政府和醫療

同時,他警告,供應全球市場的美國貿易部門(包括製造業)工作,正在快速轉變:愈來愈多職位只適合給有技能、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來做。

因此,要降低失業率,就需要進行結構性改革,例如改革教育,確保學生進入職場時,具備了會讓雇主「搶破頭」的有用技能;改革稅制;改革社會福利;還要創造有利創業、創新的環境等。這些改革不僅都不容易,還很花時間,但各國政府應該趕快行動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工作趨勢
    全站熱搜

    揪感心分享研究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